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& Pixabay &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

圖資帳號登入

登入說明

帳號:閱覽證號

密碼:預設為身份證字號

忘記密碼

如無法登入,請於開館時間聯絡037-985-558分機325,或來信lib@mail2.hakka.gov.tw,註明閱覽證號及姓名,我們將儘速為您處理。

相關注意事項

請遵守智慧財產權及合理使用相關規定:

圖書資料中心提供之電子資源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嚴禁大量、連續及利用任何軟體下載及列印全部內容,請勿流通及進行商業用途。不得將檢索所得之資料內容,如文字、圖表或版權聲明加以編輯、引申,或以任何形式與其他資料組合,違反上述規定,致損及本中心使用權,一經查證屬實,將處以停權處分,並由讀者自行負擔相關法律責任。

部分資料庫有上線人數限制,使用完畢請務必立即登出。

:::

同理心、情感與互為主體: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(增訂版)
分享 開啟新視窗分享到臉書 點閱數: 151

封面
  • ISBN:
    9789865432447
  • 作者:
    劉斐玟, 朱瑞玲
  • 出版者:
  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
  • 出版日期:
    2020/08
  • 摘要:
    繼1972年李亦園、楊國樞主編的《中國人的性格:科際綜合性的討論》出版後,本書是四十年來第一本從跨學科視角,集結人類學與心理學家,兼及精神分析與哲學領域的學者,共同探討文化與心理現象之間,如何相互涵化、相互表述的論文集。透過理論思辨與世界民族誌材料,本論文集的作者分從不同的學術關懷,探討在理解他者,進入他人文化、知識傳承,與內心世界的過程中,所涉及諸如「同理心」、「情感」,與「互為主體」等概念,從中並揭櫫「理解」作為一種對話過程所面臨挑戰,包括知行合一的實踐共做或習藝,觀看的偏誤,聆聽的藝術,敘說的脈絡化,非知自省的觀照能力,情感的展演、擬入與超越,異己之別的差辨框架,權力結構的運作模式,乃至在同理、感知他者之餘,如何不至因之消融自我的主體性,甚至達到相互理解。本書的出版也是對李亦園與楊國樞等人類學、心理學先輩,嘗試探索科際合作視域的禮敬。
回到最上